中国华严宗通史 新书_图书内容介绍_剧情呢
剧情呢 国产剧 港剧 泰剧

中国华严宗通史读书介绍

类别 页数 译者 网友评分 年代 出版社
书籍 333页 6.3 2020 江苏古籍出版社
定价 出版日期 最近访问 访问指数
20.00元 2020-02-20 … 2021-06-03 … 15
主题/类型/题材/标签
佛教,佛教史,宗教,思想史,历史,佛学,电子,
作者
魏道儒      ISBN:9787805199382    原作名/别名:《》
内容和作者简介
中国华严宗通史摘要

影响中国近代革新思潮最显著的佛教派别大体有三个:一个是法相宗,一个是净土宗,另有一个就是华严宗。从康有为、谭嗣同、梁启超以及章太炎、杨度等人物的思想历程中,都可以看出这三派或明或隐的痕迹。

  净土是佛教的理想国,折射着人们对浊世的厌恶和不满,蕴含着变革现状的动因,其成为近代改革家建设未来的重要素材之一,是比较容易理解的。法相与华严,均以典籍浩瀚、哲学烦琐著称,为什么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这样急剧的社会变动期,还会被吸收成为一种自强进取的因素和鼓舞斗志的力量,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。

  我认为,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。就接受这些影响的革新家们言,他们受自身社会条件的限制,必须从既有的思想资料出发,用以解释现实,解释历史,也重新解释了那些资料本身。就这两个佛教派别自身言,在近代再度发生作用,自有其内在不朽的一面。从佛教史的角度,这一面应该得到特别的关注。

  法相宗的理论结构,大体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命题、两个基本观点。中心命题是“唯识无境”,两个基本观点是“能变”说、“带相”说。“唯识无境”在于证明两种“无我”,而“无我”即能“无畏”,无畏足以扫除一切苟且偷生和怯弱不前的心理,激发奋发有为和勇于进取的精神。“能变”说在于确立主观能动作用的绝对性,是树立和涵养自信自立及意志力的重要环节;“带相”说从承认知识的主观性出发,能够提醒人们自觉到认识的有限性而不封闭对真理的持续追求。此类思想只有在革命大变动时期才容易被发现和发掘出来,在上述的革新家那里,都有程度不同和各有侧重的反映。

  华严宗的情况不那么单纯。此宗所奉《华严经》,初译于东晋,再译于唐,而它的内容,分类单行者极多,最早可以推至东汉,大成于西晋,发达于南北朝,持续到北宋。仅翻译一事,即绵延了约八百年。因此,不论哪个学派和宗派,不涉及《华严》者几乎没有。但最后据以创立华严宗并得到社会的公认,则是在武周时代。这绝非偶然。武则天扶植过两大宗派,除华严宗外,还有禅宗。如果说扶植禅宗意在解决流民问题,稳定社会,那么,扶植华严宗,就是为了巩固和扩大边疆,经略西域,可以说全是从国家利益出发,属于政治家的选择。当然,这两个宗派之所以能够被国家看中,也自有其自身的内在根据。起自中唐,迄于北宋,禅教合一的呼声甚高,是中国佛教史上令人注目的现象之一,其实所指,乃是要求惮宗与华严宗在义理上合一。像澄观、宗密、延寿这类大家,就都是以此二宗兼行知名的。宋明理学接受的佛学,也主要是这一思想潮流。

  纵观历史上华严与禅宗的联结点,主要在本体论的“性宗”上,偏重甚或限于理事关系,但就华严宗的宗本义,即区别于其他任何佛教派别的特征言,是以“十玄缘起”、“六相圆融”为基本内容的“一多相即”、“事事无碍”。

  “一与一切”(“一切”即“多”)是早在古希腊哲学家(如赫拉克利特)那里已经提出的一对范畴。中国古代哲学则独尊“一”,所谓“一以贯之”,“抱一为天下式”,把“得一”、“执一”、“守一”作为认识和实践的最高原则。也可以说,不把“一”作为“多”的相应或矛盾的范畴同时考察,是中国传统哲学有异于西方哲学传统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。但到了《华严经》之传入,情况有了变化。此经特别以“一”与“十”的典型形式,将“一与多”、“一与一切”杂糅在一起,构成为华严宗全部教理的哲学核心。它的“一”,不但是神,是道,是理,是心,是整体,而且也是个别、个性、个体或部分;它的“十”,也不单是圆满、整体的代词,而且包括无限个别、个体的“多”和“一切”的别称。在具体阐述中,华严宗不但沿袭了《华严经》的神秘主义成分,而且用语也比较混乱,但思想脉络却是十分清楚的,那就是借用“一”、“多”的数字抽象,解决一般与个别、整体与部分、群体与个体的关系问题,并给后者以前者不可须臾相离的地位。所谓相即相入、圆融无碍的普遍联系,不但反映在理事关系上,更表现在事事关系上。这一思想的提出,我认为是对中国哲学长期以“体用”为中心范畴的一大纠正,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;在当时是隋唐结束南北对峙,多民族自然融合,共同繁荣的一种写照。

作者简介

魏道儒: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,佛教研究中心主任,博士生导师

本书后续版本
未发行或暂未收录
喜欢读〖中国华严宗通史〗的人也喜欢:

  • 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 国共内战,近代史,历史,中国,冷战国际史,民国史,政治,战争史, 2020-02-20 …
  • 中华统一国民共同体论 统,民族融合,民国史,中华民族, 2020-02-20 …
  • 中信国学大典:孟子 国学,中信国学大典,孟子,摩登新国学,哲学,饶宗颐,儒学,文学, 2020-02-20 …
  •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博物学,海外中国研究,历史,清史,文化史,科学史,近现代史,清代在华博物学家, 2020-02-20 …
  • 余华中短篇小说 余华,中国文学,中短篇小说,小说,短篇小说集,中篇小说集,现实,中国当代文学, 2020-02-20 …
  • 余华中短篇小说(6册) 余华,小说,中短篇,现当代文学,中国文学,文学,文集,当代文学, 2020-02-20 …
  • 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,国际政治,政治学,建构主义,国际社会,政治,国关理论,制度主义, 2020-02-20 …
  • 百集双语中华少儿国学剧剧情介绍 其它 2020-02-20 …
  • 中华大帝国史 游记,明朝,西班牙,历史, 2020-02-20 …
  • 华中村治研究 社会学,三农,自杀, 2020-02-20 …
  • 友情提示

    剧情呢,免费看分享剧情、挑选影视作品、精选好书简介分享。